郊游时节到盘龙城遗址“寻龙”打卡

时间: 2024-04-11 05:11:43   来源: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20年前,人们说起湖北武汉的建城史,一般会上溯到三国时期的夏口城,这是有文献记载的武汉最早的城址。但是现在,考古发现让咱们认识到,坐落武汉市黄陂区的盘龙城才是武汉“城市之根”。

  盘龙城遗址是夏商时期一处重要的遗址,是华夏二里头文明、二里岗文明向南扩张过程中在江汉区域构成的尖端规划的中心聚落。它的发现将武汉的建城史推到3500年前,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式,当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4年是甲辰龙年,川流不息的游客走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文物中穿行,找寻龙的印记;在遗址上散步,倾听前史的回音;在泥土中开掘,体会考古的不易;在画纸上挥毫,描绘自己心中华夏文明最美的姿态。

  阳春时节,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芳草如茵,花红柳绿,一到周末和节假日,就聚满了郊游的游人。

  顺着小路前行,走到盘龙城城垣遗址,此处视界非常开阔,能够看见前方有一圈高于地上3米多的土台,土台边环绕着一条鹅卵石带,这便是古代的“城池”。考古研讨证明,鹅卵石所在地曾是护城河,后来干枯了,3米多高的土台则是盘龙城的夯土城墙。1954年,武汉遭受特大洪水,大众在此取土筑堤抗洪时,无意间发现土下埋藏着许多古代陶器碎片。洪水往后,考古专家到此勘探、开掘,逐渐揭开了盘龙城的奥秘面纱。为防止水土流失和人为践踏形成损坏,工作人员整理表层浮土和树根后,选取与原土性质类似的土壤夯实边坡,经过覆草美化,城垣及城门的概括清晰可见。

  方形的城垣中,最有目共睹的便是商代宫廷遗址。在盘龙城东北角地形高平的夯土台基上,共发现3座宫廷基址。其间一号宫廷为四开间修建,二号宫廷为不分间的厅式修建,两座宫廷呈“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布局,是中国传统宫廷修建布局的最早实证之一。为防止日光、雨水等对遗址的腐蚀,考古开掘之后,宫廷遗址以土回填。在回填后怎么向游客展现宫廷的相貌呢?开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选用夯土筑墙的方法,但土墙很快被雨水腐蚀损坏。专家反复研讨,总算研宣布一种适于垒墙的GRC材料,结合3D打印技能,请非遗传承人“泥人胡”使用泥塑工艺筑墙,以断壁残垣的方法展现一号宫廷木骨泥墙、夯土筑造等修建工艺细节。新材料铸造的“泥墙”“木柱”,看似寒酸,充溢沧桑感,实则巩固耐久。每个柱洞的方位、墙体的厚度、修建的原料,都严厉依照考古材料恢复展现,让人们能直观地了解商代宫廷的形制、结构和修建工艺。

  宽广疏朗的遗址公园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是仅有的大型地上修建。修建呈土黄色,最高处仅11.9米,与周围的环境简直融为一体。修建规划规划将城、台与天然坡地奇妙结合,修建底部的仿土墙围合公共典礼厅、根本陈设厅与院子,体现古代筑城方正、围合的特色,顶部打形成一个观景渠道。不少游客来到博物院,先与修建来个密切合影,再登上房顶的观景台,将盘龙城遗址尽收眼底。博物院敞开4年多来,已累计招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成为武汉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要让遗址公园‘美’起来,让文明之美与天然之美、修建之美交融,招引人们走近遗址,渐渐爱上遗址、爱上民间传统文明。”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说。

  走进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透过两排方形探坑造型的巨大天窗,明丽的阳光洒满大厅。博物院根本陈设为“江汉泱泱商邑煌煌——盘龙城遗址陈设”,包含“浪淘千古”“故邑景物”“角立南土”三部分。榜首部分“浪淘千古”梳理了盘龙城遗址60余载考古进程,说明盘龙城为何被认定为武汉“城市之根”。第二部分“故邑景物”展现了考古学视角下盘龙城遗址的兴衰、变迁与文明相貌,从多个视点恢复盘龙城的出产日子图景。第三部分“角立南土”叙述在夏商时期大的文明背景下,盘龙城的位置和效果、它与华夏和周边区域的联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约公元前17世纪的夏代晚期,榜首批先民来到盘龙城久居。他们在这里拓荒拓土、繁衍生息,聚落规模逐渐扩展。公元前16世纪,商王成汤南征江汉,盘龙城归入商王朝势力规模。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商代前期的夯土城墙、大型宫廷修建、贵族墓葬和铸铜遗址,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3000余件,证明盘龙城在商代是南边的政治、军事中心城邑。

  商代龙形绿松石镶黄黄金饰品品件是“镇馆之宝”之一。“它发现于2014年元旦当天,咱们恶作剧说这是一份新年礼物。”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考古研讨部主任王颖说。泥土中,绿松石碎片排列成独特的图画,中心两只纯金的“眼睛”历经数千年仍熠熠生辉。经过考古恢复,这些绿松石与黄金片组合成一首双身的龙形,非常精美美丽。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过嵌绿松石铜牌饰,但其间未见黄金。盘龙城发现的商代前期绿松石镶黄黄金饰品品件非常稀有,招引了许多人来此“寻龙”打卡。

  另一件重器是商代铜雕花钺形刀。刀身广大,中心镂空装修着似龙又似凤的灵动图画,刀刃不尖利,漂亮性大于实用性。刀背处有3个细长的小孔,专家估测它本来或许绑缚在一件器物上,是用于标志身份的礼器。

  直径22厘米的有领玉璧是现在所见商代长江中游区域体量最大的有领玉璧,是商王朝的代表性玉器。长5.5厘米、宽5厘米的商代玉戚通体圆润润滑,制造精巧。戚本是武器,而玉戚具有祭祀神明、标志权利的功用。

  造型各异的古代用具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博物院不只给“鼎鬲簋觚爵甗觯斝”等生僻字配上注音和注释,还创设了不少小玩具、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乐中学习文物常识。

  魔方的左面画着电饭煲、蒸锅、汤锅等现代厨具,右边画着鬲、斝、甗等古代厨具,滚动魔方,让二者中心的米饭、鸡腿等图画拼合起来,便配对成功。“本来鬲便是蒸锅啊!”孩子们在笑声中一下子记住了文物的称号和功用。

  “咱们的策展布展团队很年青,大多是90后、00后,力求用轻松的方法出现厚重的前史,让观众对前史背景和文明发生亲近感、亲切感。”王颖说。正是因为这份匠心,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获得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院”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人们对民间传统文明的热心越来越高涨。曾经咱们办讲座,听众一般不多。现在大不一样了,开讲座的音讯一发布,几个小时内听课名额就预定满了,许多时分还要现场加座。”万琳快乐地说。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自2021年开端举行“盘龙城论坛”系列讲座,先后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前史学部主任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研讨员王仁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院长方勤、武汉大学前史学院教授张昌相等专家,环绕青铜文明、荆楚考古、探源工程等主题,推出精彩学术报告,简直每场讲座都济济一堂。今年以来,博物院举行讲座的频次从一个月一次提高到一周一次,更好地满意大众的深度学习需求。

  “小小考古人,看护盘龙城”系列活动人气火爆。博物院在遗址公园内规划了互动体会区,依照考古规范规划了5米乘5米的探方,复刻了考古现场的地层线。课程开发团队环绕考古、制陶、商文明三大主题开发了相关课程,授课内容经过考古专家把关,教师由考古学硕士担任,严厉确保课程质量。课程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报名信息一发布,名额就被“秒光”。

  “我心映我城”活动已接连举行3届,招引了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年纪、不同身份的人参加,经过诗篇、拍摄、绘画、规划、手艺等丰厚的方法,体现自己心中的盘龙城。(完)(原标题:看护城市之根 传承文明之光)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