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苏轼大型人物雕塑 苏堤春晓的由来

时间: 2024-04-20 14:53:38   来源: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本籍栾城。北宋闻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宕派词人代表。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祐元年(1086)复出,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赦还,次年病死常州,追溢文忠。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旧党,但也有变革弊政的要求。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出知湖州,在此前曾:三次到湖州。因对立王安石新法,出知湖州仅三月,即因作诗“谤讪朝廷”(闻名的“乌台诗案”)被拘至京师坐牢。晚年被贬惠州、儋州,病逝于常州。后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于 宋仁宗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据传是初唐大臣苏滋味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 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 苏洵,即《 三字经》里说到的“二十七,始奋发”的“ 苏老泉”。苏洵奋发虽晚,可是很刻苦。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坦率,深得道家风仪。好结交,好美食,发明许多饮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因为西湖长时间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8]湖水逐步干枯,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康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树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会集起来,筑成一条直通西湖的长堤,堤有6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是闻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终身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 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顿。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大众热心的欢迎。苏轼把皇帝恩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聚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现在,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一分为二,右边是平湖,左面是丰湖。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顿、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顿。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虚岁)。苏轼留下遗言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棺木运至郏城县安葬。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 太师,谥为“ 文忠”。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