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汤起源厦门?泉州人跟着厦门人做?老字号“黄则和”第二代经营人黄荣华言论引热议

时间: 2024-01-24 06:20:37   来源: 作品

  我们翻翻早在2017年4月台海杂志的报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黄则和举家迁回厦门。由于母亲有做过花生糖小买卖,再加上

  而如今到“黄则和”第二代经营人黄荣华口中,竟然言论与事实大相径庭,言语间都透露着“泉州那边还没人做”、“泉州人跟着厦门人做”的意思!不少网友劝这位“黄老”好好学习点历史!

  如今的“黄则和”已成为老字号的名牌企业和厦门城市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华老字号“黄则和”继承人的黄荣华,如此高谈阔论、自诩为创始,竟没有自谦之语,实属不应该,更没必要踩低别人捧高自己!众所周知,花生汤无非是各地的做法不同罢了,哪来的逻辑和脸面说是发源地?如果是黄则和及其母亲本人,断然不敢如此提及。

  近年来,有关发源、起源的言论引起泉厦城市间不少热议。2012年12月,厦门《海西晨报》报道说:“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通过多方论证,认为厦门才是‘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是最有资格申请此项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厦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此张冠李戴的广告语,高调亮相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引来路人吐槽;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告投放方华祥苑茶业,随即被丢到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连遭声讨,谩骂之词不绝于耳;泉州市旅游局官方微博也同期发声,要求其“摘除广告,还历史以真实”;该大幅广告迅速被华祥苑茶业方面撤换,并发布了一条官方微博,称“该广告系内部审核疏忽导致”;这一说法仍被指“没有诚意”,声讨浪潮持续发酵。

  2015年7月,由厦门牵头来做闽南话水平等级测试,而且测试分厦门、漳州、泉州和龙岩4个版本,引起网友热议。“晋唐古语在泉州”,闽南语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泉州方言是其代表。据泉州晚报报道,2012年福建已启动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建设,2014年选出7名南安腔闽南语发音人,通过录音录像永久保存,千年后仍能听到最纯的闽南语。

  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现场会在福建晋江举行。福建媒体海峡卫视报道了“厦金通水”,而明明从泉州晋江引水的,变成厦金通水?“金厦通水”实为“引晋入金”,若需简称,自应采“泉金通水”“晋金通水”、“引晋入金”等说法。然而,包括一些知名大报在内的台湾媒体上却随处可见“金厦通水”“厦金通水”,有些甚至标题直接写“金厦通水”,若非粗心大意,便属地理常识匮乏了。新加坡《联合早报》就注意到这一细节引发的民间争议,在报道中以“‘金厦引水’实为‘引晋入金’”为小标题指出:“台媒多把金门的引水工程称为‘金厦引水’,但实际上水源来自对岸泉州晋江流域,铺设水管的地区也与厦门无关。”

  2019年4月26日,厦门旅发委在微博上日常更新了一个推文,其内容虽然没有出现厦门,却都是咱泉州元素(开元寺、东西塔)。如此张冠李戴,“泉”冠“厦”戴合适吗?

  2021年6月,惠安石雕被作为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同时不少泉州网友因为传统技艺被冠以厦门非遗项目而争论不休,如南音、高甲戏、漆线雕技艺等;泉州传统美食也被宣传起源于厦门,如面线糊、土笋冻、姜母鸭等。

  或许也有网友认为,一个地方的政治地位强势,不少网络甚至疯传闽南语以厦门地区口音为标准。

  当今泉州虽是全国民营经济代表,却因行政层级受限及自身政策偏好,缺乏与经济实力相称的文化影响力及城市知名度。若不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泉州的存在感还是较低的,更是限制了自身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发挥。而厦门在城市形象建设上显然更有一套,同时善于对接及经营“闽南文化牌”,反倒能将泉、漳原有的资源优势“借花献佛”。

  当然,从大格局角度,与其关起门来争吵泉厦漳谁家的小吃正宗?谁家经济更强?还不如携手推进泉厦漳同城化,将“闽南”的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一些,而不是出现韩国棒子“盗取”的行径。

上一篇:保定曲阳:224所非遗工坊带动万余人就业
下一篇:【48812】“芳华云浮、与石俱进”2023云浮石展会石文明节开幕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