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济宁引领区”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4-02-20 03:44:05   来源: 作品

  中国山东网记者: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组织振兴是保障。请问,济宁市在发挥农村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有哪些做法?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党建“双基”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四雁”行动,建强带头人队伍。实施以“头雁引领、鸿雁示范、归雁回引、雏雁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四雁”行动。着力优化带头人队伍结构。从“三方面群体”中公开选任村党组织书记214名,平均岁数39.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3.7%。严格实行村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对村书记“一人一档”建立人事档案,县级组织部门集中管理。发挥优秀村书记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向“微山湖上好支书”孙茂东同志学习活动,事迹在《人民日报》刊发。组织市、县“十佳村党组织书记”评选,开办“鸿雁论坛”,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选聘812名优秀村书记担任乡镇党委“特聘组织员”,带动周边村整片提升。引导农村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在宁波、杭州等地成立“归雁回引”工作站,建立常态化人才回引机制,成功回引775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任职,其中74人担任村书记。充实完善村级后备人才库,建立“N+1”帮带培养机制,提升素质能力。

  二是实施“双培双带”行动,提高集体增收质量。培育经济强村、培植示范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带动产业振兴。推动县、乡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盟”。发挥联盟统筹优势,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确保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得起、运行好、有收益。全市共有2662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770家。抓实集体经济示范项目。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库,市级安排资金2000万元,扶持100个村项目发展。去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7200万元,对240个村的项目进行扶持,目前,这些项目带动村级增收都达到3万元以上。建立“乡镇大比武大排名”制度。安排450万元,对去年发展快的8个、质量高的7个乡镇(街道),分别给予30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对落后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约谈,鼓励比学赶超。

  三是推动村级工作规范运转,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落实村级“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规范村干部履职用权。研发使用农村“三资”管理阳光在线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三资”监管,确保村级规范“用钱”。从市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组建民情书记团队,常态化开展“民意5来听”,每月5日、15日、25日下沉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下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党建“双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我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齐鲁晚报记者:据了解,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请问,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我市对各类来我市创新创业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提供哪些服务和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关键点在人才支撑。为落实习指示精神,经省人社厅批准,我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合伙人招募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围绕乡村发展实际的需求,通过提供各类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面向社会招募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采取创办企业、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个性化模式与招募村合作,在鼓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施展才华的同时,不断促进村民和集体增收致富,积极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齐鲁样板“济宁模式”。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20家,招募合伙人173名,落地项目146个、资金6.2亿元,带动就业1.4万余人。今年8月份,“全省乡村人才振兴推进暨乡村振兴合伙人现场会”在济宁召开,在全省推广济宁“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工作经验。有关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山东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级人社部门将服务贯穿合伙人招募、洽谈、落地全过程,为合伙人项目落地开花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一是建立合伙人服务平台。我市在每个招募合伙人的乡镇都建立了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站一般由镇长担任站长,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合伙人招募需求信息,协助指导招募村与合伙人进行对接洽谈、开展合作,合伙人可以向工作站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提出诉求,也可以在这里研究工作、洽谈合作、交流思想。我市在每个招募合伙人的县(市、区)都建立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专班,建立定期会商和常态化联络制度,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力推进合伙人招募工作。我市支持鼓励县(市、区)在市外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开展合伙人招募工作,根据服务效果给予奖补资金。

  二是为合伙人提供政策支持。在招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的有关措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入选市创业领军人才的,市财政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资助;乡村振兴合伙人创办企业,新引进全日制本科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3年年内给予企业每人每月最高5000元的引才补贴;针对合伙人项目缺乏资金问题,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发放“无担保、无抵押”创业贷款,实现全省乡村振兴合伙人专项信贷政策的顺利落地;推荐优秀合伙人申请颁发“圣地人才一卡通”,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乡村振兴合伙人申报专业方面技术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的,对学历、论文、奖励、专利、成果等不作硬性要求。

  三是为合伙人项目无偿提供技能培训。指导县(市、区)根据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需求,逐步放开农民工培训工种限制,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和柳编草编、泗水火烧、服装加工、小龙虾烹饪等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外的特色技能(工种)培训,采取“送培训入村”等方式,将培训班开在合伙人项目所在地。例如,针对合伙人在泗水县龙湾湖开发的文创街项目急需手工艺人问题,当地人社部门连续举办3期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培训手工艺人160余人,同步推进项目开发和技能培训。在文创街项目开门迎客当天,即实现上市销售,为当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2019年以来,全市围绕“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开展服装缝纫工、小龙虾养殖等特色培训3020人次,中国劳动保障报、大众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推广。

  四是给予合伙人名誉称号。授予优秀合伙人“名誉市民”“名誉村长”称号,请他们参与村集体发展和村务决策,有效激发了合伙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具备条件的党员合伙人,持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不是党员的,优先推荐入党,列为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领办集体企业的,允许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薪酬待遇及所占股份,充分调动了合伙人的积极性。

  五是靠上解决难题。济宁市人社局充分的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与等闲谷艺术粮仓开展支部联建活动,主动对接合伙人遇到的困难,先后认领困难任务19项,首批10项已全部解决。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完善招募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措施,全面完成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任务,为全省乡村振兴合伙人工作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济宁日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济宁市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的进展情况及成效,以及目前我市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省改厕实施意见和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我市提前谋划,乡镇和涉农街办同步推进。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厕所改造103万余户,实现了省定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厕所改造,大幅度的降低了农村传染病发病率。据卫生计生部门统计,我市2019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2014年下降54.63%。为巩固改厕成果,做好建管衔接,我市逐渐完备后续管护机制。①坚持多元化服务,全域联动管护。出台了《济宁市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以县域为单元,搭建农村改厕智能管护系统网络,链接起政府、企业、农户多方力量,推动管护资源全域优化,管护市场全域管理。目前,济宁市14县市区已全部完成农村改厕智能管护系统建设,实现了管护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建成491个农村改厕服务站,配置抽粪车1240辆,兼职或专职抽粪队伍1519人,实现了厕所管护不漏一户。②坚持循环式处理,全域联动利用。我市结合现代生态农业和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融合式推进渣液资源化利用工作,做好农村改厕循环经济文章。全市已启动建设粪液中转站或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209个。③坚持定制化设计,积极推进农村公厕建设工作。为全面补齐农村“厕所革命”短板,济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公厕改建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质量、建管并重的原则,组织各县市区结合地方建筑特色,设计多套图纸,由各镇街根据生活环境及村民接受程度自由选择公厕样式,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2020年全市农村公厕改建任务1436座,已全部竣工。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把厕所改造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作为关系民生、改善民生的大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一是深入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即知即改、边查边改”的方式,提高整改效率,同时对前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二是持续完善后续管护机制。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加快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通过利用既有农业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把农村厕所污水纳入生活垃圾污水管网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提高粪污处理利用效率。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5年全市各县(市、区)均通过了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验收,2016年5月,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会议在我市邹城市召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对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导。

  目前,全市城市环卫保洁范围以外的143个乡镇(街道)、6200余个村庄(社区)均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范围,覆盖率为100%;全市各涉农乡镇(街道)共聘用保洁公司46家,按照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标准建立了保洁队伍,全市镇村环卫保洁人员近2万人,配备各类垃圾运输车辆5000余辆、各类垃圾桶(箱)50余万个,配备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18座。全市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积极地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在指导邹城市做好第一批省级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泗水县申报第二批省级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果,深入推进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是加大问题排查整改力度。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大排查,特别是对日常保洁中清扫不到的、容易形成卫生死角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不反弹。二是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指导各县(市、区)持续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重点做好人员、资金、设备设施、工作制度“四个到位”,确保工作成果持续保持。三是严格督导考评。严格执行《济宁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评奖惩和市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按照季度成绩排名对县市区进行资金奖惩,营造争先促优的良好氛围。

  济宁晚报记者:请问2020年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2021年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有什么打算?

  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习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2020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313公里,完成436个行政村的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公交站点1220个,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道路通行保障。

  一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计划2021年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推动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持续改善。

  二是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以邹城市创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为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逐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

  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1.35亿元,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连续多年居全省前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4元,同比增长9.9%,与全省中等水准逐年缩小;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75万吨,连续多年居全省第四位;棉花总产4.93万吨,占全省四分之一;油料总产14.4万吨,约占全省二十分之一;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691.7万吨,居全省第五。肉蛋奶总产97.33万吨,约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淡水产品总产30.9万吨,居全省第一;园林水果总产34.6万吨,占全省的五十分之一。全市农产品出口额62.77亿元,同比增长33.4%,约占全省二十分之一。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高于全国中等水准19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累计对上争取资金34.28亿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的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0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嘉祥大豆、兖州小麦、鱼台水稻、泗水甘薯获评“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泗水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曲阜市获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嘉祥县获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新增国家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6家。实施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9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8个;设置院士工作站11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4个,建成济宁、邹城两个国家农业科学技术园区,2017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2019年济宁农业农村局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单位”,“济宁礼飨”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地市级)第七名,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5个。2020年可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在全省率先实施培育壮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665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63家。我市现有17家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

  济宁新闻网记者:近年来,我市强化文化振兴,繁荣乡村文化,乡风文明焕发了新气象。请问我们是如何发挥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乡村建设的?

  我们坚持把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的发挥“四特”文化优势,着力建设有灵魂、有风尚、有品味、有活力的“四有”文化乡村,今年来确实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个特色,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建设“有灵魂”的文化乡村。每年列支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工作,开展了首批“儒学民间传承奖”评选、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评选,建成乡村(社区)儒学讲堂3740个,评选乡村儒学讲师400余名,组织编写了乡村儒学读本,开展儒学活动48000余场,累计服务群众280余万人次。同时,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矿藏,集中精力打造了《孟母》《梦回三迁路》《孔子试徒》等一批儒家文化题材的文艺作品,用艺术作品教育引导感化广大农民群众。此外,将儒家文化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在镇、村,利用广场舞开始前组织“舞前一堂课”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普及推广活动,通过播放国学教育视频、儒学讲师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普及推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引导农村群众尊老敬贤、和睦乡邻、与人为善,全力推动乡村善治。“舞前一堂课”的做法被省文旅厅发文推广。

  第二个特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特色价值取向,建设“有风尚”的文化乡村。将济宁“乡村儒学讲堂”建设与“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与四德工程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文化广场建设相结合、与干部驻村入户工作相结合,大力开展弘扬优秀家风家教家训系列活动,全力推进凡人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精心组织并且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家庭”系列评选活动,积极倡树“人人彬彬有礼、户户谦谦君子”良好形象。精心组织策划一批农村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推出《尚贤村的喜事》《福星临门》《农家春》等一批反映农民群众生活的精品剧目,用农民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引领传播乡村文明风尚。其中,《圣水河的月亮》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山东梆子腔》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打造了一大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第三个特色,全面构建公共文化特色服务体系,建设“有品味”的文化乡村。精心打造了“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非遗传承进乡村、冬春文化惠民季、农民群众广场舞大赛、农村青年歌手大赛等文化品牌,每年组织并且开展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余场次,组织专业艺术院团开展送戏下乡6000余场。积极推动文化投入向乡村倾斜、文化资源向乡村下沉、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深入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2016年以来,市财政累计列支2900万元,实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达标工程,全市建有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156处,51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广场,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100%。另外,我们注重调动乡土文化人才积极性,在微山岛挂牌成立了济宁首家艺术创作基地,与青岛艺术学校联合,建立济宁艺术剧院舞蹈培训基地、济宁市山东梆子戏曲传承培训基地、济宁市杂技艺术培训基地,打造乡村文化人才培育的“大本营”。精心组织并且开展公益文化培训4000余期,常态化开展各类展演、汇演、竞演,搭建乡村文化人才技能提升的“大舞台”。

  第四个特色,充分的利用本地文化特色秉赋底蕴,建设“有活力”的文化乡村。全力创建一批文旅产业特色品牌。实施“一县一品”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曲阜国学培训、梁山出版印刷、嘉祥石雕、泗水陶艺、鱼台柳编等8个文化产业特色品牌。结合济宁特色民俗和乡土文化资源,全力培育一批文旅产业特色镇村,累计评选了43个A级景区村庄,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格局。成功打造了尼山圣境、万紫千红度假区、等闲谷艺术粮仓等一批牵动性文旅项目,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培植了孔府印阁等一批特色企业,仅孔府印阁就累计销售额突破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另外,挖掘整合济宁各类节会资源,集中打造泗水桃花文化节、梁山水浒文化节、微山荷花艺术节、鱼台孝贤文化节、嘉祥石雕艺术节、汶上佛教文化节等文化节会品牌,在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云浮别墅里摆放什么石雕产品
下一篇:【48812】“芳华云浮、与石俱进”2023云浮石展会石文明节开幕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